江苏通报10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问题

  食品伙伴网讯 8月5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最新一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完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586批次,涉及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方便食品、糕点、冷冻饮品、食品添加剂、食用农产品、水产制品及调味品等食品。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和判定,其中抽样检验项目合格样品576批次、不合格样品10批次。

 

  5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5批次食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分别为连云港市连云区通成海干货商行销售的标称连云港文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夹心海苔(芝麻味),连云港市连云区通成海干货商行销售的标称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久通水产品加工厂城头分厂生产的炒米夹心海苔,连云港市连云区东园社区时元法海干货店销售的标称连云港市亚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吾爱零海苔夹心脆(芝麻),融易新媒体,菌落总数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无锡市江阴市良辰吉麦隆超市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香港木板屋食品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创雅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藏黑综合水果坚果燕麦(方便食品),霉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淮安市涟水庄艳食品店销售的标称连云港传州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赤豆冰棍,菌落总数及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并非致病菌指标,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菌落总数超标可能是个别企业所使用的原辅料初始菌数较高,又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还有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

 

  大肠菌群是国内外通用的食品污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食品中检出大肠菌群,提示被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污染的可能性较大。大肠菌群超标可能由于产品的加工原料、包装材料受污染,或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受人员、工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有灭菌工艺的产品灭菌不彻底而导致。

 

  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真菌,食品中霉菌超标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霉菌污染,或者是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流通环节抽取的样品被霉菌污染。霉菌污染可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降低食品的食用价值。

 

  2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

 

  2批次食品检出食品添加剂问题,分别为无锡市宜兴市诚则成百货超市有限公司城南分公司销售的标称宜兴环科园闽龙兴食品厂生产的半切吐司面包,宿迁市泗洪县亿万佳超市销售的标称徐州华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软黄油吐司,防腐剂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国家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防腐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 1。糕点中防腐剂各自用量占其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未严格控制各防腐剂的用量造成的。防腐剂使用不当会有一定副效应,长期过量摄入可能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损害。

 

  3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

 

  3批次食品检出质量指标问题,分别为无锡市江阴市西郊贤松副食品商行销售的标称常州市钟楼区强泰食品厂生产的香酥花生,宿迁市江苏千百美超市有限公司洋河新区中心店销售的标称徐州市九里区拾屯镇新星炒货厂生产的葵花籽,过氧化值(以脂肪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无锡大统华购物有限公司丹阳开发区分公司销售的标称江苏康泰源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味极鲜(酱油),氨基酸态氮(以氮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过氧化值主要反映食品中油脂是否氧化变质,随着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会逐步升高。过氧化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产品用油已经变质,或者产品在储存过程中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导致油脂酸败;也可能是原料中的脂肪已经氧化,原料储存不当,未采取有效的抗氧化措施,使得终产品油脂氧化。过氧化值一般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损害,但严重时会导致肠胃不适、腹泻等症状。

 

 文章标题:江苏通报10批次不合格食品,涉及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问题,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融易新媒体
本文网址:http://mt.ironge.com.cn/food/149122.html